
肺为娇脏,其性清宣肃降,主一身之气,司呼吸。而夏季当暑湿之气最盛,暑湿侵袭肌表,肺为邪侵,壅阻肺络,气机不宣,肺气上逆,则致咳嗽。脾喜燥恶湿,主运化,暑湿最易困脾,脾虚气不化津,脾虚生痰,上贮于肺,肺失清肃,亦可导致咳嗽。故夏季小儿久咳宜从外感、内伤两个角度考虑健脾化湿。
小儿夏季久咳常见症状
咳嗽重浊,痰多壅盛,喉间痰声辘辘,胸闷纳呆,神疲困倦,舌淡红苔薄黄而腻,脉濡数或指纹紫。
小儿夏季久咳多外感湿邪,宜健脾燥湿
《素问·咳论》:“乘秋则肺先受邪,乘春则肝先受邪,乘夏则心先受之,乘至阴则脾先受之,乘冬则肾先受之。”说明外邪犯肺可以致咳,不同脏腑在对应的季节更易受邪,功能失调而影响于肺者亦可致咳,不只限于肺。
小儿脾常不足,至夏秋之交,易为湿。暑邪侵犯肌表,湿为阴邪,其性黏滞,暑湿相兼为病,病邪缠绵难解,湿邪困脾,脾不升清,影响气机,肺气不能肃降,肺气上逆,导致咳嗽。此时若只是宣肺止咳,不健脾祛湿,则咳嗽不易好转,发为久咳。故小儿长夏外感湿邪而致久咳,治以健脾燥湿为主。
小儿长夏久咳多内伤脾困,宜健脾燥湿
小儿脏腑娇嫩,外感、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。外感寒、热、燥等表邪,侵入犯肺,肺气上逆;内有食滞,脾困生湿生痰,痰湿蕴积,肺气失宣;素体虚弱,久咳伤津,虚火上炎,更灼肺阴,肾不纳气而生。诸多因素皆可致咳。

夏季,天阳下迫,地气上蒸,湿为热蒸,则酝酿生化,但湿之太过,反困其脾,导致运化失常。湿困中焦,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,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,痰浊更易滋生,此即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的道理。湿邪困脾,久则脾虚而致积湿生痰,转为内伤之痰湿咳嗽,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,其病较深,治疗难取速效,此时宜燥湿健脾化痰为主。